盘盘搜小说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盘盘搜小说网www.panpanso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天启十五年,朝廷随着改革的持续,也花出去了38亿元的巨款,去年的财政税收为25亿,还盈余了8亿。

而天启十五年的财政预测收入是30亿,加上盈余的8亿元,财政预算达到了38亿。

这38亿元的巨款花出去,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。

大明各个改革省份都是大兴土木,各种民用基础设施建设接连不断的展开。同时最重要的一个建设就是学校的建设,所有改革省份都将实行六年义务教育制度。

而在京城的师范大学,也培养出了大批的师资,六年义务教育全面铺开。大明的六年义务教育,也在天启十五年开始实行免费教育制度,义务教育完全的变成了一个非盈利的教育福利。

尽管完全免费,会让朝廷在教育成本支出上有所上升,但却也可以确保老百姓的子女在享受基础教育方面有一个公平性,同时也让那些贫困家庭的子女能够受到基本的启蒙教育。

朱由校觉得要想让民族长盛久安,教育上必然是不能忽略的,没有听说哪个民族因为搞教育而搞衰弱的。

所以对于如今大明的六年义务教育,朱由校非常重视,特别是对师资的培养,绝对不搞滥竽充数,对小学师资的培养和结业审核,也都是越来越严格的。

礼部尚书也给朱由校写了一道奏章,汇报了一下全国六年义务教育的进展。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,还是非常顺利的,毕竟大笔的经费投入之下,改革地区的小学都基本上都已经完成建设。

但是问题也是存在,一方面是有些百姓不愿让子女入学,特别是重男轻女的现象在一些地区特别严重。

另一方面,就是一些偏远山区,基础的义务教育难以普及。一方面是有些村落比较分散,村里的学生只有几个,专门搞一个小学又不划算,几个村一起办一个小学,孩子上学又不方便,需要在学校寄宿。

针对第一个问题,朱由校想了想便写下了批示。

“义务教育是大明公民应当尽到的基本义务,各地教育部门应对不令子女入学者做好充分思想工作,顽固不化令其缴纳罚金,罚金数额礼部再议。”

朱由校对于这种不让子女上学的家长,还是见怪不怪的。有些家长根本不管子女是否能够受到教育,就想着早点让孩子在家里放放羊,或者到作坊、工厂里去干活。

对于这样的家长,先做思想工作,实在做不通就进行罚款,软的硬的都上,总是有办法解决的。

而对于那些偏远山区,人口不集中的地方,朱由校也有些犯愁。

是进行并校,还是都成立一个小学堂?

并校的话,孩子上学不方便,而且需要住宿。对于孩子来说,幼年时期在父母身边生活是非常重要的,否则会影响情商发育,甚至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。对于孩子来说,最幸福的就是待在父母身边,父母不需要做什么,只要在身边就能让他们感觉很安心。而离开父母身边的孩子,则是会显得彷徨不安。

所以并不能太早的让孩子过上集体的生活,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。

“能不能把人口迁移出来呢?”朱由校心想,此时大明正好要对澳洲、北美洲进行占领,国内又要搞工业革命,人口不足就成了问题。

这也就意味着,把偏远山区的人口迁移出来的整体思路是没有错的。那些待在偏远山区的人口,与经济发展是比较隔绝的,同时生产力也不好发展,交通运输也都是一个问题,如果不把人口迁移出来,那就要给那些偏远山区修路什么的,这又得花一大笔钱,而且教育方面也不好解决。

还不如迁移出来成本低,而且能把人口资源充分利用起来。对于迁移出来的山区百姓来说,他们也是有利的。朝廷把他们迁移出来,自然是要把他们安置好的。土地、房屋都会帮他们解决。

现在大明的问题是,土地资源越来越多了,人口根不上扩张的速度。与其让那些人口待在偏远山区里种点地,不如迁移出来安置,就算是继续搞农业的话,也可以给他们发个几十亩土地,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。如果是移民到澳洲、美洲去,给他们发个几百亩土地都没问题。

如今朝廷不仅是在海外有大量的土地,在本土同样也有大量的土地,查抄江南资本财阀的时候,就查抄到了大量的不动产,涉及到的耕地面积达到八千多万亩,这土地兼并的程度简直是丧心病狂了。

不过这些土地现在都变成了朝廷的,朝廷现在可以把这些土地分配给那些从山区里迁移出来的百姓。

正好江南地区,接下来也是一个非常适合发展工业的地区,特别是轻工业,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。

实在没有土地可以分配,也可以迁移出来当工人,朝廷给他们解决户籍,并且给他们分配安置房。

大明未来是不需要高房价的,毕竟大明有政治主权,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。后世的中国之所以要高房价,那是因为必须那么搞,否则老百姓手上的钱全都跑去买进口车、苹果手机之类的玩意,民族财富就会大量外流,一旦民族财富大量流失,中国也就完蛋了,到时候不仅仅是国家出问题,老百姓的日子也要跟着遭殃。只有等中国完成向高端制造业冲刺之后,在各个产业完成对西方的碾压,国货全面雄起的时候,中国才不需要高房价。到时候降低房价,正好拉动本土商品消费市场,让本国的高端制造业出现一个梦幻般的超级市场,从而彻底腾飞。

此时大明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,没有民族财富外流的问题,自然也就不需要什么高房价,政府不需要靠卖地来维持财政收入,土地成本也不高,安置房建设本身也不需要太高的成本,分配给迁移到城市的老百姓完全不成问题。

从山区迁移出来的老百姓如果成为工人,户籍、住房、教育、医疗方面朝廷都可以解决,而在工人收入保障方面,朝廷也出台了保障体系,不需要如同农民工那样受人白眼。

朱由校想清楚了思路之后,给出了多种迁移方式。

第一种是建立新村,将条件合适的地区的自然村合并到一起,建立一个新村,把那些自然村的百姓迁移到新村形成一个行政村。

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+
凉风国语

凉风国语

洛微尘
“这一辈子,你休想逃出我的手心。”看着从未在她面前表现出如此狠戾摸样的男人,她不禁凄然冷笑,“除非你能关我一辈子。”“好,这可是你说的。”只见他从怀中掏出一个黑色药瓶,猛然灌向她的口中。“你给我喝了什么?”他钳着她的下巴,冷然笑了起来。她从未感觉到他的笑竟可以如此冷冽,犹如寒冰刺骨。“不用担心,此药不会对你的身体造成什么伤害,只会让你筋脉受损,不能再使用武功而已。”“你……,卑鄙。”她抬眼瞪向他。
历史 连载 5万字
一梦春秋五百年

一梦春秋五百年

大嘴李
孔丘的子孙坐了江山,儒家成了国学,孟子变成了勋贵子弟。太平盛世下儒家圣贤的后人享国百年,不知还留有几分的理想和骨气。北方骚扰近百年的匈奴人正在厉兵秣马,南方山岭间的百越有隐隐不稳,年轻的周王是否还会对自己的舅舅俯首帖耳,野心在裂土百年的贵族中又一次点燃,奸佞小人也会在圣人后嗣的身边出现。孟柯,是不是那个史书上的亚圣,还是成了公子哥,大将军,诸侯王?乱世难道不可避免?
历史 连载 1万字
抗日之铁血纵横内

抗日之铁血纵横内

石板路
七七事变后,燕京大学历史系学生柳天舒,跟着同学撤离北平,本想返回家乡,却因为种种原因,加入了抗日队伍,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征战生涯。
历史 连载 0万字
大秦之悍卒

大秦之悍卒

蒙小虎
悍卒者,知胜而不骄,遇败而不乱,闻鼓即忘死,遇强则愈强,陷绝地而不惊,知必死而不辱!——:当项羽、刘邦在北方混战的时候,岭南的一隅同样风起云涌,蒙虎:一名守卫共和国边陲的战士,穿越成为了始皇帝麾下强大的秦帝国南方军团的一名小卒,异军突起的他最终代替赵佗登上了五十万秦军统帅的宝座,开天辟地,种田建设,休养生息,强盛的秦国在北方覆灭,又在南方复兴!西楚、刘汉、夜郎、匈奴——,当一个个历史名词从字典里
历史 连载 1万字
新婚被公持续侵犯中文字幕

新婚被公持续侵犯中文字幕

一念涤生
龙翔九域通宇内,蛇盘九地游四方,凤舞九天临日月,鹤鸣九皋闻天下.则天临朝,四灵降世。隐龙雄据西北,蛇灵盘结幽燕,舞凤君临天下,鹤鸣辟地东南。佛道六大圣地,魔邪八大宗门为了信仰,利益展开激烈争夺!
历史 连载 34万字
23部杂乱小说

23部杂乱小说

长犄角的老虎
一位屡遭贬谪,屡受排挤,被同僚和上司骂做酷吏和弄臣的人,在如海啸般扑面袭来的民族大劫难中,伴随着他的同胞们一起,度过一段艰苦卓绝、凄惨黯淡的岁月,借助他的刚烈和英勇,也借助他的奸诈和无耻,演绎一出传奇,再创轩辕民族的辉煌! ----------------------- 澄清: 1、过程艰苦曲折,但绝不是悲剧,各位书友敬请放心。 2、书中人名、地名、民族等皆采用虚拟指代,其实明眼人可一眼看出其对
历史 连载 17万字